马满生和株洲厨师帮
马满生和株洲厨师帮
深圳芙蓉宾馆首开深圳湘菜之先河,并引进、培育了许多人才,为深圳湘菜打下了坚实基础,被称为深圳湘菜的“黄埔军校”。其中,来自株洲的一批厨师发挥了重要作用,业界亲切地称他们为“株洲帮”。芙蓉宾馆首任厨师长马满生,就是其中的“领头羊”和佼佼者。
19年代初,株洲作为全国新兴工业城市代表,大力招工,不满17岁的马满生被招工至株洲桥东大饭店工作。那时的桥东大饭店经常做大型接待,全国各地来参加会议的人员都会在桥东大饭店用餐,那时的工作接待量非常大,只要有会议,每天100桌是常态。
马满生每天在厨房里绞尽脑汁想菜单,设法变些花样,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2点。那时他已经被评为株洲市劳动模范,并且在特级厨师考试中被湖南省破格录取为特三级。那一年和他一起评为特三级的还有许菊云,马满生是那一批里面最年轻的。
到了19年,马满生意识到再这样工作下去,自己的身体将无法承受负荷,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机会,要么减轻工作量,要么调养一段时间再工作。那时的他与株洲宾馆的朱正根有不少业务往来。后来朱正根参与芙蓉宾馆筹建工作时便顺势推荐了马满生,随后湖南省人民驻深圳办事处厨师许凡简历任主任薛厚民便点名将马满生作为技术骨干调至深圳。
来到经济特区,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临时搭建的简易房,条件比在湖南艰苦得多,同一批做人才引进来的湖南湘厨大部分没坚持一年就回到了原工作单位,但马满生选择了留下,并且晋升到了厨师长。
从19年开始,全国各地的人涌向深圳学习和考察。据马满生回忆:“当时的深圳灯火通明,学习热潮只涨不退,芙蓉宾馆都得提前很久才能预订到房间。不光是芙蓉宾馆,整个深圳都是这样,夜里12点都还有人在找食宿。”
芙蓉大酒楼在芙蓉宾馆的二楼,占地2000平,鼎盛时期员工将近两百人。作为管理者,马满生要操持全体员工的食住行,还要合理分配各部门的工作,每天在工作之余,他都牺牲个人时间去充电学习,薪酬结构、奖励机制、后厨管理、成本核算等,他不光是扮演好了“大家长”的角色,同时也将湘菜部经营得有声有色。
马满生在深圳的经历触动了很多湖南厨师,特别是他老家株洲的厨师。深圳的各项发展很快,商业氛围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包括餐饮也是,株洲厨师们一批批经人推荐来到深圳发展,通过人带人,人传人,在深圳地区形成了一个株洲厨师群体。他们成为深圳湘菜厨师队伍重要的中间力量,有的人还在深圳自创了餐饮品牌。比如现任深圳市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湘菜专业委员会主任欧阳海林,就是株洲厨师中的佼佼者。
如今,马满生已从芙蓉宾馆退休多年,本该颐养天年的他却始终放不下对湘菜的热爱和牵挂。一次自驾去桂林游玩,他在后备箱随时带着湖南的特色食材和茶油,去兴坪镇看漓江时,他们路过了一家农家乐,看到有正宗的土鸡他立马来了兴趣,和农家乐的主人一番沟通后,马满生亲自下厨做一道经典的茶油炒鸡。鸡肉切丁,小米辣切小段,剁椒一放走大油,不需其他调味品,迅速出锅,撒把葱花一气呵成,农家乐主人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马满生端上桌邀请大家一同品尝,农家乐主人夹了块鸡肉说:“这辈子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小炒鸡,湖南湘菜真好吃!”
退休后的生活似乎比上班时还忙,只要人在深圳,马满生株洲厨师网邀请当技术顾问,解决难题。他说:“湘菜这份事业会一直干下去,干到干不动的那天。”